中国植物志
因网站整合,本页即将迁移至:www.iplant.cn/info/Ischaemum?t=z
意见建议 请 email: iplant@ibcas.ac.cn
FOC | FLPH | DCP | iPlant | admin    响应时间:0.17秒
鸭嘴草属
Ischaemum Linn.
中国植物志>> 第10(2)卷 >> 禾本科 Gramineae

27.鸭嘴草属 Ischaemum Linn.

Linn. Gen. Pl. ed. 5. 469. 1754, et Sp. Pl. ed. 1. 1049. 1753; Clayton et Renvoize, Gen. Gram. 345-346. 1986.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有时具根茎或匍匐茎。秆具槽或无槽。叶片披针形至线形。总状花序通常孪生且互相贴近而呈一圆柱形,亦可数枚指状排列于秆顶;总状花序轴多少增粗,节间多呈三棱形或稍压扁,具关节,边缘具毛或无毛,成熟时易逐节断落;小穗孪生,一有柄,一无柄,背腹压扁,各含2小花;第一颖长圆形或披针形,坚纸质或下部革质,有时具各式横向皱纹或瘤,顶端常扁平呈鸭嘴状;第二颖舟形,质较薄,两小花之内外稃常透明膜质;第一小花雄性或中性;第二小花两性,外稃顶端常2齿裂,齿间具芒或否;鳞被2,倒楔形,上缘有齿缺;雄蕊3,花药线形。颖果长圆形。叶表皮的硅质体十字形至哑铃形,有时结节形,气孔副节细胞多为三角形。染色体x=10。

本属约60种,分布全世界热界带至温带南部,主产亚洲南部至大洋洲。我国有10种及1变种,其中细毛鸭嘴草I. indicum (Houtt.)Merr.、粗毛鸭嘴草I. barbatum Retz.和有芒鸭嘴草I. aristatum Linn.等种都是分布广泛而且包括着许多地方性种群的多型种,种内变异幅度很大。对这些种的种下分类和种间界限的准确划分,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它们的形成和发展,最好采用实验分类学的手段去探讨;叶的表皮层及横切面构造也可以提供大量很有价值的分类学性状,现在所有关于禾本科的深入的分类学研究都相当重视这些方法。在目前尚未取得足够的分类证据的情况下,仅凭花序上比较有限的细微差异而又很不稳定的性状划分出许多新种和种下等级,是很容易引起混乱的。因此,目前仍以应用较大的种的概念为宜。

属名模式:无芒鸭嘴草 I. muticum Linn.(产印度)

检索表
数据加载中……
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
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查看
logo_frps
版权所有  ©  1959-200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植物项目组
京ICP备13006946号-2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