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志
因网站整合,本页即将迁移至:www.iplant.cn/info/Allantodia?t=z
意见建议 请 email: iplant@ibcas.ac.cn
FOC | FLPH | DCP | iPlant | admin    响应时间:0.11秒
短肠蕨属
Allantodia R. Br. emend. Ching
中国植物志>> 第3(2)卷 >> 蹄盖蕨科 Athyriaceae

16.短肠蕨属 Allantodia R. Br. emend. Ching

R. Br. Prodr. Fl. Nov. Holl. 149. 1810; emend. Ching in Acta Phytotax. Sin. 9 (1): 42. 1964; S. H. Wu et Ching, Fern Fam. & Gen. China 309. 1991. ——Diplazium Diels in Engl. u. Prantl, Nat. Pflanzenfam. 1 (4): 224. 1899; C. Chr., Ind. Fil. 227. 1906 et Suppl. 1, 2, 3. 1906-1934, pro parte.

中型至大型陆生植物。根状茎粗大直立(有时成树干状)、斜升、横卧或横走(偶有直立根状茎上横向长出的横走茎),褐色或近黑色,有网状中柱,或多或少被鳞片;鳞片钻形、披针形或阔披针形,有时卵形而贴生或具线形长柄,褐色、黄褐色或深褐色至黑色,边缘全缘或常有稀疏的刺状小齿,并往往有一条线形黑边。在斜升或直立的根状茎上叶簇生,若根状茎横走或横卧者,则叶远生或近生。叶柄基部常为褐色或黑色,往往有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向上通常光滑或偶有少数鳞片,有时基部有刺状突起,或向上达叶轴和羽轴,上面有1-2条纵沟,无毛;叶片多为阔卵形、矩圆形或三角形,少为阔披针形,通常羽裂渐尖的顶部以下一回羽状至三回羽状-末回小羽片羽裂,但大多为二回羽-小羽片不分裂或浅裂至深裂;羽片披针形、阔披针形或矩圆披针形,常有柄,基部大多数对称或近对称,下部的不缩短或略缩短;末回小羽片多为披针形或阔披针形,少为卵形或矩圆形,先端渐尖、长渐尖或急尖,有时钝圆或截形,基部有柄或无柄,截形、圆形或略呈心形,边缘全缘或有锯齿;叶脉分离,罕见在羽片、小羽片中肋两侧联结形成一行网孔,小脉单一或分叉,斜向上,下部的往往略呈弯弓形。叶为草纸或纸质,少有革质,一般光滑,有时叶轴、羽轴和中肋下面有少数钻形或披针形鳞片,少见有刺状突起;叶轴、羽轴及中肋上面有纵沟和刀口状的薄边,彼此互通,中肋两面往往有细小的腺毛。孢子囊群线形、矩圆形或卵形,大多单生于小脉上侧,较少双生于1脉两侧,但在每组小脉基部上出1脉往往双生,生于叶脉基部、中部或与1脉等长,通直或下部(尤其基部上侧1条)的往往略呈弯弓形;囊群盖膜质或厚膜质,灰白色或褐色,或膨胀呈腊肠形、卵圆形,成熟时由背部不规则破裂,或呈扁平线形,成熟时由外侧张开,宿存,或早脱落,仅留残片。孢子两面形,单裂缝,大多为肾形或豆形,较少呈半圆形,罕见呈圆球形,周壁一般明显,多形成褶皱,表面平滑或具刺状、颗粒状、脊条状、网孔状等各种纹饰。染色体基数n=41。

约100种,分布于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种达暖温带及温带或纬度较低的亚高山带。中国现知有73种,4变种,广布于长江以南及西南各省区低、中山地带,多生于常绿阔叶林下或山谷溪沟边阴湿环境。个别种分布的海拔高度上限可达3000米。

属的模式种:Allantodia australis R. Br.

在现代文献中,本属植物大多归入双盖蕨属 Diplazium Sw.,还有学者将其并入蹄盖蕨属 Athyrium Roth., 但从形态学、细胞学和地理分布等方面都证明三者有很大区别,不能混同。根据孢子囊群与囊群盖的形态及着生位置、叶片分裂度、根状茎类型、叶的质地、鳞片形态等外部形态,可将该属划分为以下的属下类群:

检索表
数据加载中……
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
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查看
logo_frps
版权所有  ©  1959-200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植物项目组
京ICP备13006946号-2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