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àng nán dú suàn lán
藏南独蒜兰
Pleione arunachalensis Hareesh, P. Kumar & M. Sabu
物种保护
保护等级:国家二级保护
分类信息
模式标本:CHINA. Tibet: Motuo County, Dibang Valley, Mayodia, 2 100 m, 6 May 2016, V. S. Hareesh 143761 (holotype: CALI!; isotypes: CAL!, CALI!)
分类讨论:本种与陈氏独蒜兰(Pleione chuniiC. L. Tso)和毛唇独蒜兰[P. hookeriana (Lindley)Rollisson]相似,与后两者不同的是,唇瓣宽卵形,先端截形,边缘微波状;两侧具紫色斑点,先端橙 红色;唇盘上有 4 行沿脉而生的髯毛;而陈氏独蒜兰花大,萼片长 3.9~5.0 cm,唇瓣宽扇形,先端微缺,唇盘上具 4~5 行沿脉而生的髯毛;毛唇独蒜兰花小,萼片长 1.5~3.2 cm,唇瓣扁圆形或近心形,先端微缺,唇盘上具 7 行沿脉而生的髯毛。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附生草本,高 11~15 cm。假鳞茎卵状圆锥形,长 2.8~3.2 cm,高 1.4~1.6 cm,具有细长的颈,无毛,绿色或黑绿色,被纸质棕色鞘。叶 1 枚,叶片褶皱,灰绿色或绿黑色,倒披针形,长 4.5~5 cm,宽 1.3~1.5 cm,先端渐尖,无毛。花葶直立,具 1~2朵花;花序梗长 4.5~7.5 cm,纤细,无毛,深粉色;苞片倒卵形或卵圆形,先端钝,舟状,长 1.5~2.3 cm,宽 1.1~1.3 cm,无毛,浅棕色。花梗和子房长 1.5~2.2 cm,淡粉色,无毛。花直径 5.0~6.5 cm,深粉红色;中萼片矩圆形,长 30~3.5 cm,宽 0.85~0.9 cm,先端急尖,具 7 条脉,无毛;侧萼片卵状长圆形, 长3.0~3.5 cm,宽 1.0~1.2 cm,尖端急尖,具 7 条脉,无毛;花瓣展开,镰状线形,长 3.5~4.0 cm,宽 0.5~0.6 cm,尖端急尖,具 7 条脉,无毛;唇瓣阔卵形,长 3.2~3.5 cm,宽 2.5~2.8 cm,顶端不明显 3 裂,边缘微波状,啮齿状;中裂片圆形,橙红色斑块;唇盘上具有 4 行沿脉而生的髯毛,基部具 1.5~2.0 mm 的距。蕊柱似棍棒状,长 15~16 mm,两侧有翼, 翼向蕊柱上部扩大,在顶端截断,无毛,蕊柱白色, 中部具紫色斑点。子房长 0.8~1.0 cm,无毛,浅棕色。花药盖 5~6×4 mm。花粉块 1.7 mm 长,长圆形。
生态习性
产地: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
生境:生于林中树上
海拔:1900-2000米
物候:花期4-5月,果期9-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