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ú jí ní yà xū máng cǎo
弗吉尼亚须芒草
(须芒草)
Andropogon virginicus L.
分类信息
引证文献: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21年第29卷第1期 >91-95. DOI:10.11926/jtsb.4248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多年生。秆密丛生,高 40 ~ 180 cm,分支直立 或斜上升。叶片线形,长 11 ~ 52 cm,宽 1.7 ~ 6.5 mm, 下部对折,边缘具白色长纤毛;叶舌长 0.2 ~ 1 mm, 边缘具纤毛。总状花序可达数 10 个,着生于主秆各节或分枝顶端,基部托以佛焰苞,佛焰苞鞘状,披 针形,先端尖,幼嫩时绿色,成熟时黄褐色,长 3 ~ 5 cm,宽 2~4 mm,下部柄长 4~6 mm;内部具 2~7 个总状花序分枝,花序分枝具 4 ~ 14 节,节间被柔 毛,成熟时逐节脱落;小穗成对着生于花序分枝节 上,1 有柄,1 无柄。无柄小穗两性,长(2.6) 3.5 ~ 3.8 (4.7)mm,基盘毛长1~3mm;第一颖披针形,与小 穗同长,膜质,侧面具 2 脊,常中下部光滑而上部 粗糙,脊间无脉,下凹;第二颖披针形,膜质, 具 1 脊,侧面无脉;基部不育小花外稃披针形,透明, 无明显内稃;可育小花外稃披针形,透明,无脊, 顶端 2 裂,具 1 芒,芒劲直,长 6 ~ 21 mm,内稃无 或很小;花药 1 (3),长 0.6 ~ 1.5 mm。有柄小穗不育, 退化至仅剩小穗柄,具长纤毛,自下而上渐密。
生态习性
产地:中国浙江宁海县、江西鹰潭市有归化。
分布:原产美国东南部到南美洲北部、加拿大安大略省, 目前扩散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夏威夷州、日本、 澳大利亚东部、新西兰北岛。
生境:路边开阔荒地;
海拔:海拔 30 ~ 6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