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 bái máo
大白茅
(丝毛草根、白茅根、茅根、茅针、丝茅)
Imperata cylindrica (L.) P. Beauv. var. major (Nees) C. E. Hubb.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形态特征
生活型:多年生,具横走多节被鳞片的长根状茎;
株:高25-90厘米,具2-4节,节具长2-10毫米的白柔毛;
叶:叶鞘无毛或上部及边缘具柔毛,鞘口具疣基柔毛,鞘常麇集于秆基,老时破碎呈纤维状;叶舌干膜质,长约1毫米,顶端具细纤毛;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40厘米,宽2-8毫米,顶端渐尖,中脉在下面明显隆起并渐向基部增粗或成柄,边缘粗糙,上面被细柔毛;顶生叶短小,长1-3厘米;
花:圆锥花序穗状,长6-15厘米,宽1-2厘米,分枝短缩而密集,有时基部较稀疏;小穗柄顶端膨大成棒状,无毛或疏生丝状柔毛,长柄长3-4毫米,短柄长1-2毫米;小穗披针形,长2.5-3.5 (-4)毫米,基部密生长12-15毫米的丝状柔毛;两颖几相等,膜质或下部质地较厚,顶端渐尖,具5脉,中脉延伸至上部,背部脉间疏生长于小穗本身3-4倍的丝状柔毛,边缘稍具纤毛;第一外稃卵状长圆形,长为颖之半或更短,顶端尖,具齿裂及少数纤毛;第二外稃长约1.5毫米;内稃宽约1.5毫米,大于其长度,顶端截平,无芒,具微小的齿裂;雄
果:颖果椭圆形,长约1毫米;
染色体:染色体2n=20 (Roux,1958b);
生态习性
产地:山东、河南、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等地,为南部各省草地的优势植物;
分布:广布于东半球和温暖地区,自非洲东南部、马达加斯加、阿富汗、伊朗、印度、锡金、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爪哇、菲律宾、日本至大洋洲;
生境:本种适应性强,生态幅度广,自谷地河床至干旱草地,是森林砍伐或火烧迹地的先锋植物,也是空旷地、果园地、撂荒地以及田坎、堤岸和路边的极常见植物和杂草;
物候:花果期5-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