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ǐn yuè sū tiě
闽粤苏铁
(海铁鸥、刺柄苏铁、环纹苏铁、广东苏铁、台湾苏铁、海南苏铁、葫芦苏铁、念珠苏铁)
Cycas taiwaniana Carruth.
物种保护
保护等级:国家一级保护
濒危等级:濒危(EN)
分类信息
模式标本:对台湾苏铁(Cycas taiwaniana)的模式产地进行了深入的考证,认为其来自福建厦门一带的栽培植株。
模式产地:台湾苏铁的模式株仍生长在漳州市陈元光庙前。
分类讨论:台湾苏铁是1867年有人在淡水井边采到后送给英国人Swinhoe并被寄回英国,于1893年被Carruthers定名为台湾苏铁.近来注意到台湾产的苏铁和台湾苏铁的模式标本有较大差异.台东产的苏铁应是苏铁属中的一个新种,经沈中桴等定名为台东苏铁.现在大家都认为台湾苏铁的产地不在台湾岛,应是广东,广西等地,福建只有栽培.福建省到底有没有台湾苏铁生长?我们对其进行了必要的调查研究,结论是福建南部的漳州地区台湾苏铁不仅栽培普遍,历史悠久,而且至少是该种苏铁的原产地之一(郑芳勤,陈家瑞,2002)。(刘念,谢建光,2007)对台湾苏铁Cycas taiwaniana的形态特征,分布和模式产地做了增补和修订.目前台湾苏铁仅分布在我国福建省的中南部, 且仅有一株野生植株生长在平和县。台湾苏铁的模式株仍生长在漳州市陈元光庙前.
形态特征
识别要点:本种与台湾苏铁( C .taiwaniana Carruth .) 相似, 但本种树干环纹状或串珠状十分明显;种子较大, 直径达 4 .~ 4 .8 cm, 顶端不具小尖头;大孢子叶顶端裂片狭三角形等特征, 明显不同, 容易区别 。
形态特征:树干环纹状 或念珠状 十分明 显;高2 .5 ~5 .6 m, 直径 20 ~ 32 cm;羽状叶长达2 .7 m, 宽达 30~ 50 cm, 叶柄长约56 cm, 基部无毛, 两侧有刺 28 ~30 枚, 刺长约3 mm ;羽状小叶通常每边 92 ~ 97 片,线形, 革质, 长 20 ~ 40( ~ 48) cm, 宽 9 ~ 13 mm, 先端渐狭, 基部渐狭而稍下延, 无毛, 边缘平坦或略反卷, 两面中脉隆起, 上面绿色, 有光泽, 下面淡绿色,无毛 。大孢子叶顶端不育部分宽卵形或扇形, 长约9 cm, 宽约6 .5 cm, 在基部, 两面密被黄褐色绒毛,边缘深裂, 每边有裂片 18 ~ 20 枚, 线状披针形, 长2 .8 ~ 3 .8 cm ;顶裂片狭三角形, 长约2 cm, 边近全缘, 两面完全无毛 。种子椭圆形或近圆形, 直径达4 ~ 4 .8 cm, 成熟时黄褐色。
生活型:苏铁类常绿植物
茎:茎干圆柱状,高0.2-3.5米,径15-35厘米;干皮黑褐色,有宿存叶痕;
叶:叶50-80片,一回羽裂,长1.5-3米,宽40-60厘米;叶柄长40-120厘米,具刺30-60对,刺距1-2.5厘米,基部常无刺;羽片与叶轴夹角55-75°,常镰刀状,薄革质或坚纸质,长18-35厘米,宽11-14毫米,基部稍下延,边缘有时微波状,中脉-时两面隆起,干时下面变平或微凹;鳞叶先端具硬尖头;
花:雄球花近圆柱形或长椭圆形,长约50厘米,径9-10厘米,梗长约5厘米,小孢子叶近楔形,长2.5-4厘米,宽1.5-1.8厘米,横切面宽三角形,顶端近截形,有刺状尖头,两角、锐尖,下部渐窄,下面及顶部密生暗黄色或锈色绒毛,上面光滑,花药2-4个聚生;大孢子叶密生黄褐色或锈色绒毛,成熟后逐渐脱落,长17-25厘米,下部柄状,长10-15厘米,横切面近菱形,柄的中上部两侧着生4-6枚胚珠,成熟时下部光滑无毛,胚珠栗褐色,光滑无毛,宽倒卵圆形或圆球形,顶端具一短尖头,上部的顶片斜方状圆形或宽卵圆形,宽7-8厘米,
小孢子:小孢子叶球卵状圆柱形,长约40厘米;小孢子叶楔形,长3厘米,宽2厘米,先端具短尖头;
大孢子:大孢子叶长14-20厘米,不育顶片疏被绒毛,绿色,宽卵形,长6.5-9厘米,宽6-9(-12)厘米,篦齿状半裂,裂片每侧6-13,钻状,长1-3厘米,顶生裂片常扁化成长圆形或三角状卵形,长2-4厘米,宽0.7-3厘米,边缘常具少数齿裂;胚珠2-4,无毛;
果:小孢子叶球卵状或椭圆状圆柱形,长30-45厘米;小孢子叶窄楔形,长2-3厘米,宽5-8亳米,先端具短尖头;大孢子叶长15-22厘米,被淡褐色绒毛,不育顶片菱状卵形、卵形或心状卵形,长7-12厘米,宽6-7厘米,篦齿状深裂或半裂,裂片每侧11-23,钻状,长2-3.5厘米,顶生裂片钻状或稍扁化,长2.5-4厘米;胚珠4-6,无毛;种子2-4,淡黄色,近球状,长2.8-3.3厘米,中种皮具细疣状突起;孢子叶球期4-5月,种子9-10月成熟;
种子:种子椭圆形或矩圆形,稀卵圆形,稍扁,熟时红褐色,长3-4.5厘米,径1.5-3厘米,顶端微凹,外面有不规则的皱纹,中种皮木质,两侧常具两条稀一条明显的棱脊,向上逐渐消失,顶端有微小的尖头;
生态习性
国内产地:台湾东部卑南大溪、清水等地,生于沿河两岸的丛林中,在台东红叶村的深山峭壁里,发现有较大面积的野生林,广东的罗浮山、海南岛和福建的厦门亦有;
生境:竹木混交林中。
海拔:海拔 500 ~ 600 m 。
物候期:孢子叶球期3-5月,种子9-10月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