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ǒng yǐng cǎo
孔颖草
(小孔颖草)
Bothriochloa pertusa (L.) A. Camus
物种保护
濒危等级:无危(LC)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印度东部;
形态特征
生活型:多年生草本;
株:高60-100厘米,具多节,下部节上常具分枝,节上通常具向上的白色髯毛;
叶:叶鞘无毛,或仅在鞘口疏生疣状长毛,上部者短于而下部者长于节间;叶舌膜质,截平,长0.5-2毫米;叶片线形,长10-20厘米,宽1-4毫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两面疏生疣毛,或下面无毛,边缘软骨质;
花:总状花序呈指状排列于分枝或秆的顶端,长4-8厘米,主轴长3-5厘米,总状花序轴的节上与小穗柄两侧具丝状毛,小穗基盘具白色髯毛;无柄小穗披针形,长约4毫米;第一颖纸质,在上部113处具一圆形凹点,有5-7脉,无毛或中部以下疏生细毛,边缘内折成脊,脊上粗糙;第二颖舟形,先端尖;第一外稃长圆形,长约3毫米;第二外稃线形,先端延伸成一膝曲的芒,芒长1-1.5毫米;有柄小穗雄性或中性,较瘦小,带紫色;第一颖具7-9脉,背部有或无圆凹点;第二颖扁平,具5脉,无毛;
染色体:染色体数2n=40 (Gupta & Srivavasta,1974);
生态习性
产地:广东、云南;
分布:印度;
生境:山坡草丛中;
海拔:约1500m;
物候:花果期7-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