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ún nán tǔ luán ér
云南土圞儿
(大花土圞儿)
Apios delavayi Franch.
物种保护
濒危等级:近危(NT)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洱源县孟获营念家寺。
形态特征
识别要点:本种小叶比肉色土圞儿小2-3倍,花淡黄色,侧生萼齿线状钻形,有芒尖,而肉色土圞儿花红色或橙红色,萼齿三角状卵形。
生活型:缠绕草本;
茎:茎很纤细;
叶:托叶钻状,被疏柔毛;羽状复叶常具5小叶;小叶坚纸质,狭卵状披针形,长2-5厘米,宽1.1-1.9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具短睫毛;小叶柄具绢毛;
花:总状花序比叶长,具5-10朵排列稀疏的花;每节有花1-3朵;花萼膜质,阔钟状,2唇形,上面具2齿合生,呈三角形,具短尖头,侧生2齿线状钻形,中央1齿阔三角形,具芒,内弯;花冠淡黄色,长约2厘米,为花萼的6倍,旗瓣广圆形,龙骨瓣狭,稍长于旗瓣;
果:荚果长可达15厘米,线形,直立;种子可达12颗;
生态习性
产地:产云南西北部及四川(木里、康定)、西藏(波密、察隅、林芝)。
生境:生于灌丛中。
海拔:海拔约1300-3500米;
物候:花、果期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