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ēi chái hú
黑柴胡
Bupleurum smithii H. Wolff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河北小五台山,杨家坪,东陵;
形态特征
生活型:多年生草本,常丛生;
株:高25-60厘米,根黑褐色,质松,多分枝;
茎:数茎直立或斜升,粗壮,有显著的纵槽纹,上部有时有少数短分枝;
花:叶多,质较厚,基部叶丛生,狭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1-2厘米,顶端钝或急尖,有小突尖,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宽狭变化很大,长短也不一致,叶基带紫红色,扩大抱茎,叶脉7-9,叶缘白色,膜质;中部的茎生叶狭长圆形或倒披针形,下部较窄成短柄或无柄,顶端短渐尖,基部抱茎,叶脉11-15;序托叶长卵形,长1.5-7.5厘米,最宽处10-17毫米,基部扩大,有时有耳,顶端长渐尖,叶脉21-31;总苞片1-2或无;伞辐4-9,挺直,不等长,长0.5-4厘米,有明显的棱;小总苞片6-9,卵形至
果:果棕色,卵形,长3.5-4毫米,宽2-2.5毫米,棱薄,狭翼状;每棱槽内油管3,合生面3-4;
生态习性
产地:河北、山西、陕西、河南、青海、甘肃和内蒙古等省区;
生境:山坡草地、山谷、山顶阴处;
海拔:1400-3400m;
物候:花期7-8月,果期8-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