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ǐ mǎ lā yǎ chuí tóu jú
喜马拉雅垂头菊
Cremanthodium decaisnei C. B. Clarke
物种保护
濒危等级:无危(LC)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锡金;
形态特征
生活型:多年生矮小草本;
茎:茎高6-25厘米,上部被褐色柔毛;
叶:丛生叶与茎基部叶肾形或圆肾形,长0.5-4.5厘米,宽0.9-5厘米,边缘具不整齐浅圆钝齿,稀浅裂,上面无毛,下面密被褐色柔毛,叶脉掌状,叶柄长3-14厘米,光滑,基部有窄鞘;茎中上部叶1-2,具短柄或无柄;
花:头状花序单生,辐射状;总苞半球形,稀钟形,长0.7-1.5厘米,径1-2厘米,总苞片8-12,2层,先端渐尖,有小尖头,背部密被褐色柔毛,后有时脱毛,外层窄披针形,内层长圆状披针形,具宽的膜质边缘;舌状花黄色,舌片窄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2厘米,先端急尖;管状花多数,黄色,长5-7毫米,冠毛白色,与花冠等长;
生态习性
产地:西藏、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至西北部、青海西南部、甘肃西南部;
分布:在尼泊尔、锡金、不丹也有分布;
生境:草地、高山草甸、高山流石滩;
海拔:3500-54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