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ù ěr lán
兔耳兰
(二叶兰、长茎兔耳兰)
Cymbidium lancifolium Hook.
物种保护
濒危等级:无危(LC)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形态特征
识别要点:二叶兰与兔耳兰有亲缘关系,区别点在于二叶兰具2枚基生叶,叶在花凋谢后出现,有1条黄白色的地下根状茎,长7-10cm,直径6-15mm。
形态特征:陆生植物,自养,具地下根状茎。根状茎带浅黄白色,圆筒状,7-10×0.6-1.5厘米,分枝,具数个节,具小疣状突起,具数个肉质根达9×0.8厘米。叶2枚,基生,开花后出现,狭椭圆形到椭圆形,6-8×1.8-2.5厘米,薄革质,基部收缩成一短叶柄状,先端锐尖;叶柄对折或有点管状,约2厘米,有关节。花序生于根状茎的顶端节,直立,15-20厘米,纤细;花序梗绿色,具数个绿色鞘;有2或3花;苞片绿色,狭卵形,9-15×5-7毫米。花大;花梗和子房15-25毫米;萼片和花瓣浅绿色到白色,花瓣基部具紫红色纵线;唇瓣略带绿色到白色,带有紫红色斑点。中萼片狭倒卵状椭圆形,约27×5毫米,先端锐尖;侧萼片线状倒卵形,约25×4毫米,先端锐尖。唇瓣卵形,约14×11毫米,不明显3裂;侧裂片直立,小;中部裂片下弯,卵形,约7×6毫米;花盘具2个褶片从唇瓣基部延伸到中裂片基部。蕊柱11-13毫米;花粉块 4,2对。蒴果直立,狭椭圆形,约35×10毫米。
生活型:半附生草本;
茎:假鳞茎近扁圆柱形或窄梭形;
枝:顶端聚生2-4叶;
叶:顶端聚生2-4叶;叶倒披针状长圆形或窄椭圆形,长6-17厘米;叶柄长3-18厘米;
花:花葶生于假鳞茎下部侧面节上,长8-20厘米,花序具2-6花;苞片披针形,长1-1.5厘米;花梗和子房长2-2.5厘米;花常白或淡绿色,花瓣中脉紫栗色,唇瓣有紫栗色斑;萼片倒披针状长圆形,长2.2-2.7厘米;花瓣近长圆形,长1.5-2.3厘米,唇瓣近卵状长圆形,长1.5-2厘米,稍3裂,侧裂片直立,中裂片外弯,唇盘2褶片上端内倾靠合形成短管;蕊柱长约1.5厘米;
果:蒴果窄椭圆形,长约5厘米;
生态习性
产地:浙江南部、福建、台湾、湖南南部、广东、海南、广西、四川南部、贵州、云南和西藏东南部;
分布:自喜马拉雅地区至东南亚以及日本南部和新几内亚岛均;
生境:疏林下、竹林下、林缘、阔叶林下或溪谷旁的岩石上、树上或地上;
海拔:300-2200m;
物候:花期5-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