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ú chóng jú
除虫菊
Tanacetum cinerariifolium (Trevir.) Sch.-Bip.
形态特征
生活型:多年生草本;
株:植株银灰色;
茎:茎被贴伏丁字形或顶端分叉柔毛;
叶:基生叶卵形或椭圆形,长1.5-4厘米,二回羽状分裂,一回全裂,侧裂片3-5对,卵形或椭圆形,二回深裂或几全裂,裂片全缘或有齿,叶柄长10-20厘米;中部茎生叶渐大,叶柄长2.5-5厘米;向上叶渐小,二回羽状或羽状分裂或不裂;叶两面银灰色,被丁字形毛及顶端分叉短毛;
花: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或茎生,排成疏散伞房状花序;总苞径1.2-1.5厘米,总苞片约4层,硬草质,背面有腺点及短毛,外层披针形,长约4毫米,几无膜质窄边,中内层披针形或宽线形,长5-6毫米,边缘白色窄膜质;舌状花白色,舌片长1.2-1.5厘米;
果:瘦果长2.5-3.5毫米,具5-7条椭圆形纵肋,舌状花瘦果的肋常集中腹面;冠状冠毛长0.8-1.5毫米,边缘浅齿裂;
生态习性
产地:我国本世纪2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现在,陕西、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广东、云南都有栽培;
分布:原产欧洲;
物候:花果期5-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