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én shì sū tiě
陈氏苏铁
Cycas chenii X. Gong & Wei Zhou
物种保护
保护等级:国家一级保护
濒危等级:EN(濒危)
评估依据:红河流域总数估计不到500株。“据我们保守估计,绿汁江沿岸流域5公里内的陈氏苏铁种群数量至少在两千株以上,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大种群数量的地方。”刘健说。
致危因子:由于开垦土地用于农业。
保护建议:考虑到其生存状况,迫切需要对其进行就地保护,以保护其现有种群。由于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现有植株已受到威胁。
保护现状:还没有任何保护区覆盖或邻近已知的种群。
分类信息
模式标本:W. Zhou 201235 (holotype, KUN!).
模式产地:云南楚雄双柏县
分类讨论: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家陈家瑞教授(陈家瑞)的名字命名C. chenii,以纪念他对中国苏铁属植物的重要研究。
形态特征
茎:无茎,或地下茎。
叶:冠叶2-8片,叶明亮至深绿色,叶面极有光泽,长70 - 190厘米,节平(不龙骨状)(相对的羽状叶插入在160-180度的轴上),羽状叶26-74片;随着叶的扩张,生锈的绒毛脱落,由成对的羽轴始终终止;叶柄长20-80厘米(占总叶的25-40%),无毛具刺,长度90-100%;基底翼未逐渐退化为棘,棘为0.2 -0.3厘米长。正中羽片简单,长17-30厘米,宽0.9-1.3厘米,插入在70-80°到轴,不倾斜,边缘平坦或波状;先端渐尖,不具刺;中脉向上突起,向下突起;狭三角形,具柔毛,长3-6厘米。
小孢子:小孢子叶片硬,顶端棘细长,紧密贴伏,长0.1-0.3厘米。
雄球花:雄球果黄绿色,长10-15厘米,宽6-8厘米,被锈色微柔毛。
大孢子:大孢子叶10-12厘米长,棕色被绒毛;胚珠2 - 4,无毛;菱形或卵形的椎板,长5-7厘米,宽2.5-3.5厘米,深果胶状,有12-18个柔软的棘,顶端棘不同于侧棘。
种子:种子卵球形,长2-3厘米,宽1.5-2.6厘米;sarcotesta黄色。
生态习性
产地:云南楚雄
特有:为云南红河流域特有种,现仅知4个居群。
生境:本种生长在从石灰岩到页岩和片岩的一系列基质上,通常生长在陡峭的山坡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海拔:1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