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àn zhuàng juǎn bǎi
垫状卷柏
(还魂草)
Selaginella pulvinata (Hook. & Grev.) Maxim.
物种保护
濒危等级:近危(NT)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形态特征
生活型:根托生于茎基部,长2-4厘米,径0.2-0.4毫米,根多分叉,密被毛,和茎及分枝密集形成树状主干;
株:高数厘米;
根:根托生于茎基部,长2-4厘米,径0.2-0.4毫米,根多分叉,密被毛,和茎及分枝密集形成树状主干,高数厘米;
茎:主茎自近基部羽状分枝,非之字形,禾杆色或棕色,主莲下部径1毫米,无沟槽,光滑,维管束1条;侧枝4-7对,二至三回羽状分枝,小枝排列紧密,主茎上相邻分枝相距约1厘米,分枝无毛,背腹扁,主茎在分枝部分中部连叶宽2.2-2.4毫米,末回分枝连叶宽1.2-1.6毫米;
枝:分枝的腋叶对称,卵圆形或三角形,长2.5厘米,宽1毫米,边缘撕裂状并具睫毛;小枝的叶斜卵形或三角形,长2.8-3.1毫米,覆瓦状排列,背部非龙骨状,先端具芒,基部平截(具簇毛),边缘撕裂状,并外卷;侧叶不对称,长圆形,略斜升,长2.9-3.2厘米,先端具芒,边缘全缘,基部上侧宽,覆盖小枝,基部上侧边缘撕裂状,基部下侧非耳状,边缘非全缘,呈撕裂状,下侧边缘内卷;
叶:孢子叶穗紧密,四棱柱形,单生于小枝末端,长1-2厘米;孢子叶一型,无白边,边缘撕裂状,具睫毛;大孢子叶分布于孢子叶穗下部下侧或中部下侧或上部下侧;
大孢子:大孢子黄白或深褐色;小孢;
果:孢子叶穗紧密,四棱柱形,单生于小枝末端,长1-2厘米;孢子叶一型,无白边,边缘撕裂状,具睫毛;大孢子叶分布于孢子叶穗下部下侧或中部下侧或上部下侧;大孢子黄白或深褐色;小孢子浅黄色;
生态习性
产地:山西、北京、重庆(城口、巫溪、秀山)、福建(德化、南靖)、甘肃(宕昌、文县)、广西(德宝、隆林)、贵州(册亨、从江、大方、关岭、贵阳、赫章、晴隆、黔西、水城、松桃、铜仁、威宁、西秀、兴义、镇宁)、河北(阜平、临城、山海关、蔚县、行唐、邢台、元氏、琢鹿)、河南(内乡)、江西(赣北)、辽宁(凌源)、陕西(眉县)、四川(安远、宝兴、北川、布拖、丹巴、道孚、德昌、都江堰、峨边、甘洛、高县、汉源、黑水、会理、剑阁、金川、金阳、九龙、康定、雷波、里塘、理县、芦山、泸定、马尔康、茂县、米易、冕宁、木里、南坪、宁南、平武
分布: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北部、越南、泰国等地;
生境:常见于石灰岩上;
海拔:100-425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