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g huá jí jí cǎo
中华芨芨草
(中华落芒草)
Achnatherum chinense (Hitchc.) Tzvelev
物种保护
濒危等级:无危(LC)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山西省南部;
形态特征
生活型:秆密丛或少数丛生;
株:高30-80厘米,无毛,2-4节;
茎:秆密丛或少数丛生,高30-80厘米,无毛,2-4节;
叶:叶鞘多短于节间,无毛或鞘口部及边缘被疏生纤毛,叶舌极短或缺;叶片多内卷,密集秆基,茎生者少,长3.5-10厘米,基部者长达30厘米,宽0.8-2毫米,上面及边缘粗糙,下面光滑或主脉上部微粗糙;
花:圆锥花序开展,有时下垂;分枝常孪生,细长,粗糙;内稃与外桴等长,被毛,2脉;鳞被3,长约0.5毫米;花药长约1.8毫米,顶生毫毛;
果:小穗绿或浅绿色,披针形,长3.5-5.5毫米;颖几相等,膜质,粗糙或微粗糙,3-5脉,先端尖;外稃浅褐色,果期黑褐色,卵圆形,长2-3毫米,3脉,被贴生毛(包括基盘),芒长4-8毫米,粗糙,易脱落;
生态习性
产地: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山西(南部)、河北、河南等省区;
生境:干旱山坡、路旁草丛中及林缘草地;
海拔:500-2350m;
物候:花果期5-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