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òu
(文旦、抛、大麦柑、橙子、文旦柚)
Citrus maxima (Burm.) Merr.
形态特征
生活型:乔木。
株:嫩枝、叶背、花梗、花萼及子房均被柔毛,嫩叶通常暗紫红色,嫩枝扁且有棱。
叶:叶质颇厚,色浓绿,阔卵形或椭圆形,连冀叶长9-16厘米,宽4-8厘米,或更大,顶端钝或圆,有时短尖,基部圆,翼叶长2-4厘米,宽0.5-3厘米,个别品种的翼叶甚狭窄。
花:总状花序,有时兼有腋生单花;花蕾淡紫红色,稀乳白色;花萼不规则5-3浅裂;花瓣长1.5-2厘米;雄蕊25-35枚,有时部分雄蕊不育;花柱粗长,柱头略较子房大。
果:果圆球形,扁圆形,梨形或阔圆锥状,横径通常10厘米以上,淡黄或黄绿色,杂交种有朱红色的,果皮甚厚或薄,海绵质,油胞大,凸起,果心实但松软,瓢囊10-15或多至19瓣,汁胞白色、粉红或鲜红色,少有带乳黄色。
种子:种子多达200余粒,亦有无子的,形状不规则,通常近似长方形,上部质薄且常截平,下部饱满,多兼有发育不全的,有明显纵肋棱,子叶乳白色,单胚。
染色体:染色体数X=9,2n=18,36。
生态习性
国内产地:长江以南各地,最北限见于河南省信阳及南阳一带,全为栽培。
国外分布:东南亚各国有栽种。
物候期:花期4-5月,果期9-12月。
功用价值
理化特性:柚的叶、花和果皮都含有与香橼及柠檬类大致相同的芳香油。柚花的芳香油主要为 nerol、methyl anthranilate 和 decanal,柚皮尚含苦味黄酮甙类化合物,以 naringin 含量较多,次为 poncirin 和neohesperidin,又含 rhoifolin 及 synephrine 和生物碱:左旋及消旋 stachydrine、puterescine 及N-methyl tyramine 等,种子含油39%,以油酸占多,约占55%,次为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油酸。 果肉含维生素C较高。有消食、解酒毒功效。
经济价值:品种多,自然杂交种也有,二者合共不少于100个品种品系。 柚以果肉风味分为酸柚与甜柚两大类,或以果肉的颜色分为白肉柚与红肉柚两大类,也有以果形分为球形或梨形两大类。但不论酸柚与甜柚都包括有白肉与红肉、球形与梨形柚类,甚至还有乳黄色果肉的。至于红肉柚的果肉有淡红至紫红色。
植物文化:柚与橘同时见于我国文字记载的约于公元前3至4世纪,其时长江一带已有橘和柚种植,并都被选为贡品。但是,我国古书记载的柚是否与现今所称的柚同属一种植物,曾有争议。田中长三郎以日本一些古书和日本民间都叫香橙为 Yuzu 来推论认为我国古代所称的柚是香橙而非现今习称的柚。日语的 Yu 与汉语的柚同音,Yuzu 即汉语的柚子。其实,汉语的柚是柚,日语的 Yuzu 是日本民间叫的香橙,二者有别。不因二者同音就硬要中国人指的柚说成就是日本人叫的香橙,这样推论是不科学的,而且是本末倒置的。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始于秦汉而盛于汉唐。然而,早在秦汉以前的我国古书已有柚的记载了(见公元前3世纪的作品《韩非子》和《吕氏春秋》)。就是说,柚一名先于香橙。 的确、16世纪时,一些医学著作,还有少数本草,把柚与橙混淆了,将柚误认为酸橙以至宽皮橘类。因而《本草唐本志》(公元1578年)特为这个问题作了澄清。至于4世纪时裴渊的《广州记》,9世纪时柳宗元的诗文中提到的柚,以及12世纪时《桂海虞衡志》、《岭外代答》等著作中提及的柚无疑都是与现今所称的柚同为一个物种。因为南方不产香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