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ěi měi chē qián
北美车前
Plantago virginica L.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美国弗吉尼亚;
形态特征
生活型:—年生或二年生草本;
根:直根纤细,有细侧根;
茎:根茎短;
叶:叶基生呈莲座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2-)3-18厘米,先端急尖或近圆,基部窄楔形,下延至叶柄,边缘波状、疏生牙齿或近全缘,两面及叶柄散生白色柔毛,脉(3-)5条;叶柄长0.5-5厘米,基部鞘状;
花:穗状花序1至多数,长(1-)3-18厘米,下部常间断;花序梗长4-20厘米,密被开展的白色柔毛,中空;苞片披针形或窄椭圆形,龙骨突宽厚,背面及边缘有白色疏柔毛;萼片与苞片等长或稍短,前对萼片龙骨突较宽,不达顶端,后对萼片龙骨突较窄,伸出顶端;花冠淡黄色,无毛,花冠筒等长或稍长于萼片;花两型;能育花的花冠裂片卵状披针形,直立,雄蕊着生花冠筒内面顶端,花药淡黄色,干后黄色,具窄三角形小尖头,花柱内藏或稍外伸,以闭花受粉为主;风媒花通常不育,花冠裂片与能育花同形,开展并于花后反折,雄蕊与花柱明显外伸;胚珠2;
果:蒴果卵球形,长2-3毫米,于基部上方周裂;
种子:种子2,卵圆形或长卵圆形,长(1-)1.4-1.8毫米,腹面凹陷呈船形;子叶背腹向排列;
生态习性
产地:江苏(南京)、安徽(芜湖、马鞍山、合肥)、浙江(杭州)、江西(吉安、庐山、南昌)、福建(福州、南平)、台湾(台北、桃园)、四川(江津);
分布:原产北美洲,在中美洲、欧洲、日本及中国归化;
生境:生于低海拔草地、路边、湖畔;
物候:花期4-5月,果期5-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