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ā cōng
鸦葱
Takhtajaniantha austriaca (Willd.) Zaika, Sukhor. & N. Kilian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奥地利;
形态特征
生活型:多年生草本;
株:高达42厘米;
茎:茎簇生,无毛,茎基密被棕褐色纤维状撕裂鞘状残遗物;
叶:基生叶线形、窄线形、线状披针形、线状长椭圆形、线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3-35厘米,向下部渐窄成具翼长柄,柄基鞘状,边缘平或稍皱波状,两面无毛或沿基部边缘有蛛丝状柔毛;茎生叶鳞片状,披针形或钻状披针形,基部心形,半抱茎;
花:头状花序单生茎端;总苞圆柱状,径1-2厘米,总苞片约5层,背面无毛,外层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长6-8毫米,中层偏斜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1.6-2.1厘米,内层线状长椭圆形,长2-2.5厘米;舌状小花黄色;
果:瘦果圆柱状:冠毛淡黄色,长1.7厘米,大部为羽毛状;
生态习性
产地:北京(妙峰山)、黑龙江(龙江)、吉林(通榆)、辽宁(丹东)、内蒙古(大青山)、河北〔小五台山、涿鹿、涞水)、山西(霍县、沁县、五台山)、陕西(绥德)、宁夏(贺兰山)、甘肃(合水)、山东(昆箭山)、安徽(淮河流域)、河南(内乡、伏牛山);
分布:欧洲中部、地中海沿岸地区、俄罗斯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及蒙古;
生境:山坡、草滩及河滩地;
海拔:400-2000m;
物候:花果期4-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