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āo ér cì
猫儿刺
(狗骨、刺黄杨、老鼠刺、鸡不宿)
Ilex pernyi Franch.
物种保护
濒危等级:无危(LC)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贵州;
形态特征
生活型:常绿灌木或乔木;
株:高1-5(-8)米;树皮银灰色,纵裂;幼枝黄褐色,具纵棱槽,被短柔毛,二至三年小枝圆形或近圆形,密被污灰色短柔毛;顶芽卵状圆锥形,急尖,被短柔毛;
叶:叶片革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3厘米,宽5-14毫米,先端三角形渐尖,渐尖头长达12-14毫米,终于1长3毫米的粗刺,基部截形或近圆形,边缘具深波状刺齿1-3对,叶面深绿色,具光泽,背面淡绿色,两面均无毛,中脉在叶面凹陷,在近基部被微柔毛,背面隆起,侧脉1-3对,不明显;叶柄长2毫米,被短柔毛;托叶三角形,急尖;
花:花序簇生于二年生枝的叶腋内,多为2-3花聚生成簇,每分枝仅具1花;花淡黄色,全部4基数;雄花:花梗长约1毫米,无毛,中上部具2枚近圆形,具缘毛的小苞片;花萼直径约2毫米,4裂,裂片阔三角形或半圆形,具缘毛;花冠辐状,直径约7毫米,花瓣椭圆形,长约3毫米,近先端具缘毛;雄蕊稍长于花瓣;退化子房圆锥状卵形,先端钝,长约1.5毫米;
果:果球形或扁球形,直径7-8毫米,成熟时红色,宿存花萼四角形,直径约2.5毫米,具缘毛,宿存柱头厚盘状,4裂;分核4,轮廓倒卵形或长圆形,长4.5-5.5毫米,背部宽约3.5毫米,在较宽端背部微凹陷,且具掌状条纹和沟槽,侧面具网状条纹和沟,内果皮木质;
生态习性
产地:陕西南部(山阳、镇安、安康、平利、镇坪、岚皋、紫阳、石泉、宁陕、佛坪、洋县、城固、南郑、勉县、略阳、宁强、西太白山)、甘肃南部(武都、舟曲、康县、徽县、文县)、安徽(岳西、霍山)、浙江(庆元)、江西(安福)、河南(西峡、浙川、商城、南召、新县)、湖北西部(宣恩、恩施、咸丰、鹤峰、利川、建始、巴东、宜昌、长阳、兴山、神农架、房县、十堰、竹溪、南漳、保康)、四川和贵州(正安、道真)等省区;
生境:山谷林中或山坡、路旁灌丛中;
海拔:1050-2500m;
物候:花期4-5月,果期10-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