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àng dōng chòu cǎo
藏东臭草
Melica schuetzeana Hempel.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云南东川;
形态特征
生活型:多年生;
株:高0.8-1.1米,径2-3毫米,7-11节;
根:须根细长;
茎:秆疏丛,高0.8-1.1米,径2-3毫米,7-11节;
叶:叶鞘闭合至顶端,粗糙,基部者膜质撕裂,疏被柔毛,叶舌膜质,长1-4毫米,平截或披针状卵形;叶片扁平,硬直,长15-25厘米,宽3-5毫米;
花:圆锥花序疏散开展,长达35厘米,多分枝:分枝细长,平展或直立,光滑或稍粗糙;小穗柄纤细,近小穗处被毛;小穗紫红或绿带紫红色,长6-8毫米,具孕性小花2-3,顶生不育外稃1;小穗轴节间微粗糙,长约2毫米;颖膜质,基部红色,窄披针形或披针形,中脉微粗糙,第一颖长3-4.8毫米,1-3脉,第二颖长5-6.5毫米,3-5脉;外稃草质,窄披针形,粗糙,先端膜质,齿裂或不裂,第一外稃长5.2-6.5毫米,5-7脉;内稃长圆形,较外稃短,脊被纤毛;花药长1.3-1.8毫米;
生态习性
产地:青海、四川、云南、西藏;
生境:林地边或林缘灌丛中;
海拔:3200-3500m;
物候:花期7-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