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 luó hāo
莳萝蒿
Artemisia anethoides Mattf.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我国北方;
形态特征
生活型:一、二年生草本;
根:主根单一;
茎:茎、枝均被灰白色柔毛,叶两面密被白色绒毛;
叶:基生叶与茎下部叶长卵形或卵形,长3-4(5)厘米,三(四)回羽状全裂;中部叶宽卵形或卵形,长2-4厘米,宽1-3厘米,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1)2-3,小裂片丝线形或毛发状,长2-5毫米,基部裂片半抱茎;上部叶与苞片叶3全裂或不裂;
花:头状花序近球形,多数,径1.5-2(-2.5)毫米,具短梗,下垂,排成复总状花序或穗状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开展圆锥花序;总苞片背面密被白色柔毛;花序托具托毛:雌花3-6;两性花8-16;
果:瘦果倒卵形;
生态习性
产地: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山东(北部)、河南(北部)和四川(北部);
分布:蒙古、俄罗斯;
生境:多生长在干山坡、河湖边沙地、荒地、路旁等,盐碱地附近尤多,在草原、半荒漠草原与森林草原附近也有,在低湿、盐渍化的局部地区可成为区域性植物群落的优势种或次优势种;
海拔:-3300m;
物候:花果期6-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