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ò máng cǎo
落芒草
Piptatherum munroi (Stapf) Mez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西喜马拉雅;
形态特征
生活型:秆丛生;
株:高30-80厘米,平滑,3-5节;
茎:秆丛生;|高30-80厘米,平滑,3-5节;
叶:叶鞘基部者多长于节间或短于节间,叶舌披针形,长2-5毫米;叶片多生基部,长(3)6-30厘米,宽2-5毫米,无毛或微粗糙;
花:圆锥花序开展,长10-25厘米,宽3-15厘米,每节分枝常2(稀1或3)枚;分枝长达20厘米,下部2/3裸露,粗糙或几光滑;小穗灰绿色或先端及边缘紫红色,卵状长圆形,长5-7毫米;颖几等长或第一颖稍长,草质,先端渐尖喙状,3-7脉,脉间有小横脉;
果:外稃褐色,披针形,长4-5毫米,被贴生柔毛,果期黑褐色,脊光滑,5脉,基盘光滑,芒长3-7毫米,直立或稍弯曲,粗糙;鳞被卵状披针形;花药长2-2.5毫米,顶生毫毛;
生态习性
产地:甘肃、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区;
分布:阿富汗东部,并沿兴都库什山到西喜马拉雅;
生境:高山灌丛中和山地阳坡及农田路旁;
海拔:2200-5000m;
物候:花果期6-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