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óng zhuī
红锥
Castanopsis hystrix Hook. f. & Thomson ex A. DC.
物种保护
濒危等级:无危(LC)
形态特征
生活型:乔木。
株:高达25米,胸径1.5米,当年生枝紫褐色,纤细,与叶柄及花序轴相同,均被或疏或密的微柔毛及黄棕色细片状蜡鳞,二年生枝暗褐黑色,无或几无毛及蜡鳞,密生几与小枝同色的皮孔。
叶:叶纸质或薄革质,披针形,有时兼有倒卵状椭圆形,长4-9厘米,宽1.5-4厘米,稀较小或更大,顶部短至长尖,基部甚短尖至近于圆,一侧略短且稍偏斜,全缘或有少数浅裂齿,中脉在叶面凹陷,侧脉每边9-15条,甚纤细,支脉通常不显,嫩叶背面至少沿中脉被脱落性的短柔毛兼有颇松散而厚、或较紧实而薄的红棕色或棕黄色细片状腊鳞层;叶柄长很少达1厘米。
花:雄花序为圆锥花序或穗状花序;雌穗状花序单穗位于雄花序之上部叶腋间,花柱3或2枚,斜展,长1-1.5毫米,通常被甚稀少的微柔毛,柱头位于花柱的顶端,增宽而平展,干后中央微凹陷。
果:果序长达15厘米;壳斗有坚果1个,连刺径25-40毫米,稀较小或更大,整齐的4瓣开裂,刺长6-10毫米,数条在基部合生成刺束,间有单生,将壳壁完全遮蔽,被稀疏微柔毛;坚果宽圆锥形,高10-15毫米,横径8-13毫米,无毛,果脐位于坚果底部。
生态习性
产地:福建东南部(南靖、云霄)、湖南西南部(江华)、广东(罗浮山以西南)、海南、广西、贵州(红水河南段)及云南南部、西藏东南部(墨脱);
分布: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度等;
生境:缓坡及山地常绿阔叶林中,稍干燥及湿润地方;有时成小片纯林,常为林木的上层树种,老年大树的树干有明显的板状根。
海拔:30-1600m;
物候:花期4-6月,果期翌年8-10月;
功用价值
经济价值:成年树的树皮浅纵裂,块状剥落,外皮灰白色,内皮红褐色,厚6-8毫米。韧皮纤维发达,心边材区别明显,心材红棕色至褐红色,边材色较淡,辐射状散孔材,有细宽木射线二类。宽木射线常见聚合射线。木射线窄,材质坚重,有弹性,结构略粗,纹理直,干燥时稍爆裂,耐腐,加工易,刨削后有光泽,为车、船、梁、柱、建筑及家具的优质材,属红锥类,为重要用材树种之一。栲常被误认为红锥,但二者区别明显,栲的叶背仅被红棕色或棕黄色易抹落的粉末状蜡鳞而无毛,壳斗较小,刺较短而疏,且密被灰白色短毛,或被淡褐色糠秕状蜡鳞,则壳斗外壁明显可见,其木材颜色也较淡,棕黄色,材质远不如红锥的坚实与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