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āi sāng huáng qí
斋桑黄芪
(斋桑黄耆)
Astragalus zaissanensis Sumn.
形态特征
生活型:多年生草本;
株:高10-15厘米;
茎:茎短缩,地下部分有短分枝,高0.5-2厘米,密被白色伏贴毛;
叶:羽状复叶有7-13片小叶,长5-11厘米;叫柄与叶轴近等长;托叶卵圆形,上部渐尖,基部与叶柄贴生,密被白色伏贴毛;小叶长圆形或披针形,长6-12毫米,宽2-4毫米,先端急尖,两面密被白色伏贴毛,银白色;
花:总状花序生5-11花;总花梗与叶等长或稍短,被白色伏贴毛;苞片卵状披针形,长2-3毫米,近无毛;花萼初期管状,长9-10毫米,果期膨大成卵圆形,长达15毫米,微带淡红色,被黑、白色混生的伏贴毛,萼齿三角状钻形,长为萼筒的1/6-1/5;花冠黄色,旗瓣长20-22毫米,宽5-9毫米,瓣片倒卵状椭圆形,先端微凹,基部收狭成不明显的瓣柄,翼瓣长18-20毫米,瓣片长圆形,先端浅2裂,瓣柄较瓣片稍长,龙骨瓣较翼瓣短,瓣柄较瓣片长1.5倍;子房被白色伏贴毛,有长约1-2毫米的柄;
果:荚果包被在膨大的宿萼内,卵状披针形,长8-10毫米,宽3-4毫米,腹缝线龙骨状凸起,背缝线有沟槽,近三棱形,两端尖,革质,近假2室,密被白色伏贴毛;
生态习性
产地:新疆北部(富蕴);
分布:西伯利亚及哈萨克斯坦;
生境:山坡上;
海拔:1200m;
物候:花期6月,果期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