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ǐ shí huáng qí
喜石黄芪
(喜石黄耆)
Astragalus petraeus Kar. & Kir.
物种保护
濒危等级:无危(LC)
形态特征
生活型: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
株:高5-30厘米;
茎:茎基部具木质化短而粗的干,褐色;分枝细弱,匍匐或斜上,幼枝密被灰白色伏贴绒毛;
叶:羽状复叶有9-15片小叶,长4-7厘米;叶柄较叶轴短;托叶下部与叶柄贴生,上部三角状长圆形,长3-4毫米,密被短而开展的白毛和黑毛或白色伏贴毛;小叶狭椭圆形、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3毫米,宽1.5-3毫米,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短楔形,上面被稀疏灰色伏贴毛,下面毛较密;
花:总状花序长3-4厘米,生10-18花,排列紧密;总花梗与叶等长或稍短,被白色和黑色、粗伏贴毛;苞片长约2毫米,被白色和黑色混生毛;萼齿钻状,长约为筒部的1/4;花冠紫红色(干后紫色),旗瓣长18-22毫米,瓣片倒卵状长圆形,先端渐狭而微凹,中下部微缢缩,基部渐狭成短瓣柄,翼瓣长17-20毫米,瓣片与瓣柄等长,龙骨瓣较翼瓣短,瓣片半圆形,瓣柄较瓣片稍长;
果:荚果细圆柱形,长22-30毫米,宽2-2.5毫米,下垂,向上呈镰刀状弯曲,革质,被白色毛,混生少数黑色毛,假2室;
生态习性
产地:新疆西部;
分布:哈萨克斯坦;
生境:石质山坡;
海拔:约2000m;
物候:花期5-6月,果期6-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