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ǔ lì mù
苦枥木
(大叶白蜡树、齿缘苦枥木)
Fraxinus insularis Hemsl.
物种保护
濒危等级:无危(LC)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巫山;
形态特征
识别要点:与原变种区别在于本变种的小叶为披针形,叶缘具整齐锯齿;
生活型:乔木
枝:嫩枝扁平,细长而直,棕色至褐色,皮孔细小,点状凸起,白色或淡黄色,节膨大。
叶:羽状复叶长10-30厘米;叶柄长5-8厘米,基部稍增厚,变黑色;叶轴平坦,具不明显浅沟;小叶(3-)5-7枚,嫩时纸质,后期变硬纸质或革质,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9(-13)厘米,宽2-3.5(-4.5)厘米,顶生小叶与侧生小叶近等大,先端急尖、渐尖以至尾尖,基部楔形至钝圆,两侧不等大,叶缘具浅锯齿,或中部以下近全缘,两面无毛,上面深绿色,下面色淡白,散生微细腺点,中脉在上面平坦,下面凸起,侧脉7-11对,细脉网结甚明显;小叶柄纤细,长(0.5-)1-1.5厘米。
花:翅果红色至褐色,长匙形,长2-4厘米,宽3.5-4(5)毫米,先端钝圆,微凹头并具短尖,翅下延至坚果上部,坚果近扁平;花萼宿存。
生态习性
国内产地:陕西、甘肃、安徽、湖北、湖南、四川、广西、贵州等省区;
生境:山坡杂木林中及沟谷溪边;
海拔:1200-1600m;
物候期:花期4-5月,果期7-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