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 jī mài zǐ wǎn
三基脉紫菀
(三脉叶马兰)
Aster trinervius Roxb. ex D. Don
物种保护
濒危等级:无危(LC)
形态特征
识别要点:此种的叶较厚质,卵圆披针形,基部近圆形或渐狭,有三基出脉,总苞有时较宽大,不难与三脉紫菀 (A. ageratoides Turcz.) 区别。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常木质。茎直立,高60-200厘米,粗壮,有棱及细沟,上部被细毛,或全部被密粗毛,上部有时屈折,有分枝。下部叶在花期枯落,茎部叶卵圆披针形,长4.5-11厘米,宽1.5-4.5厘米,基部近圆形,急狭成短柄,顶端渐尖,边缘有4-7对浅锯齿,上部叶卵圆形或披针形,有齿或全缘,无柄;全部叶厚质或近革质,有时薄质,上面被糙毛,下面浅色,被细或粗毛且有腺点,或近无毛,有三基出脉及2-4对侧脉,网脉显明。头状花序径2厘米,排列成伞房或圆锥伞房状,有长花序梗。总苞倒锥状或半球状,径8-15毫米;总苞片3层,覆瓦状排列,匙状长圆形,下部近革质,上部绿色,有时带红色,被短柔毛或无毛,长4-7.5毫米,边缘膜质,常有缘毛。舌状花十余个,管部长2-3毫米,舌片常白色,有时浅黄色,线状长圆形,长达10毫米,宽达3毫米;管状花黄色,长4-6.5毫米,管部长2毫米,裂片长1.2-2毫米。花柱附片长达1毫米。冠毛污白色或带红褐色,长4.5-6毫米。瘦果倒卵圆形,灰褐色,长2.5-4毫米,有2边肋,有时一面常有肋,被疏粗毛,有时有腺点。
生态习性
产地:我国西藏南部;
分布:尼泊尔、不丹、印度东北部及缅甸北部;
物候:花果期7-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