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ū chuāng huā
秃疮花
Dicranostigma leptopodum (Maxim.) Fedde
物种保护
濒危等级:无危(LC)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甘肃;
形态特征
生活型:多年生或二年生草本;
株:高达80厘米,具淡黄色汁液,被短柔毛,稀无毛;
茎:茎多条,被白粉;
叶:基生叶丛生,窄倒披针形,长10-15厘米,羽状深裂,裂片4-6对,小裂片羽状深裂或浅裂,下面疏被白色短柔毛,叶柄长2-5厘米,疏被白色短柔毛,具纵纹;茎生叶少数,生于茎上部,长1-7厘米,羽状深裂、浅裂或二回羽状深裂,裂片具疏齿,先端三角状渐尖,无柄;
花:花1-5成聚伞花序顶生;花梗长2-2.5厘米,无毛,具苞片;萼片卵形,长0.6-1厘米,先端渐尖,具匙形距,无毛,稀被短柔毛;花瓣倒卵形或圆形,长1-1.6厘米,黄色;花丝长3-4毫米,花药长1.5-2毫米;子房密被疣状短毛,花柱短,柱头2裂;
果:蒴果线形,长4-7.5厘米,径约2毫米,无毛,顶端至近基部2瓣裂;
种子:种子卵球形,长约0.5毫米,红褐色,具网纹;
生态习性
产地: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西藏南部、青海东部、甘肃南部至东南部、陕西秦岭北坡、山西南部、河北西南部和河南西北部;
生境:草坡或路旁,田埂、墙头、屋顶也常见;
海拔:400-3700m;
物候:花期3-5月,果期6-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