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ì chǐ sū tiě
篦齿苏铁
Cycas pectinata Griff.
物种保护
保护等级:国家一级保护
濒危等级:易危(VU)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喜马拉雅山区南部;
形态特征
茎:茎干圆柱状,上部常二叉分枝,高可达15米;干皮灰白色,中上部有多数稍凹陷的环;
叶:叶片革质或薄革质,下面被毛;
花:雄球花有短梗,椭圆状矩圆形,长12-25厘米,径5-7厘米,小孢子叶楔形,长2.5-5厘米,顶部截状,密被红色或褐红色绒毛,微反曲或不反曲,有弯曲的钝尖头,花药2-5个聚生;大孢子叶长20-35厘米,初被绒毛,后渐脱落,下部柄长,常具四棱,在其上部两侧各有1-3 (多为2-3)枚胚珠,稀4-8枚胚珠,胚珠近光滑,幼嫩时半陷人穴中,上部的顶片窄匙形或披针状,先端有钻状尖头,两侧边缘具数枚细短的裂齿;
小孢子:小孢子叶球卵状圆柱形,大孢子叶长密被绢状带光泽的黄褐色绒毛,裂片篦齿状;
果:小孢子叶球卵状圆柱形,长30-45厘米,径10-15厘米;小孢子叶楔形,长3.5-5厘米,宽1.2-2.5厘米,先端具长3-4厘米的芒尖;大孢子叶长13-18厘米,密被绢状带光泽的黄褐色绒毛,不育顶片三角状扇形或宽卵形,长7-9厘米,宽6-10厘米,裂片篦齿状钻状,每侧14-18,长2.5-3.5厘米,顶生裂片钻状,长3-4.5厘米;胚珠2-4(-6),无毛;种子2(-4),桔红色,后变深褐色,倒卵状,长4.5-6厘米;外种皮肉质,具厚纤维层,中种皮光滑;孢子叶球期8月至翌年2月,种子翌年3-4月成熟;
种子:种子桔红色,后变深褐色,倒卵状;外种皮肉质,具厚纤维层,中种皮光滑;
染色体:2n=22;
生态习性
国内产地:产我国华南地区,东南亚有分布;
国外分布:印度、尼泊尔、锡金、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
物候期:孢子叶球期8月至翌年2月,种子翌年3-4月成熟;
功用价值
苏铁属所有种都是国家一级保护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