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g yà shā jí
中亚沙棘
Hippophae rhamnoides L. subsp. turkestanica Rousi
物种保护
濒危等级:无危(LC)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苏联哈萨克。
形态特征
识别要点:与模式亚种的区别:一年生枝无鳞片,白色,刺多而短;叶互生,长1.5-4.5厘米,宽2-4毫米,两面银白色;果长5-7(-9)毫米,径3-4毫米,干时果肉较脆,果柄长3-4毫米;
生活型: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株:高可达6米,稀至15米,
枝:嫩枝密被银白色鳞片,一年以上生枝鳞片脱落,表皮呈白色,光亮,老枝树皮部分剥裂;刺较多而较短,有时分枝;节间稍长;芽小。
叶:单叶互生,线形,长15-45毫米,宽2-4毫米,顶端钝形或近圆形,基部楔形,两面银白色,密被鳞片(稀上面绿色),无锈色鳞片;叶柄短,长约1毫米。
果:果实阔椭圆形或倒卵形至近圆形,长5-7(-9)毫米,直径3-4毫米(栽培的长可达6-9毫米,直径6-8毫米),干时果肉较脆;果梗长3-4毫米;种子形状不一,常稍扁,长2.8-4.2毫米。
生态习性
产地:产我国新疆。
分布:苏联塔吉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哈萨克以及阿富汗西部、蒙古西部有分布。
生境:生于河谷台阶地、开旷山坡,常见于河漫滩。有的作绿篱。
海拔:800-3000m;
物候:花期5月,果期8-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