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óng sè xīn yuè jué
红色新月蕨
Pronephrium lakhimpurense (Rosenst.) Holttum
物种保护
濒危等级:无危(LC)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形态特征
株:植株高1.5米以上;
茎:根茎长而横走;
叶:叶疏生;叶柄长80-90厘米,基部偶有1-2鳞片,深禾秆色;叶片长60-80厘米,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奇数一回羽状;侧生羽片8-12对,中部以下的有柄,长24-32厘米,中部宽4-6厘米,宽披针形,短尾尖,基部近圆,全缘或浅波状;顶生羽片和其下的同形,柄长1.5-2厘米;叶脉纤细,下面较明显,侧脉近斜展,基部1对小脉顶端联成三角形网眼,其上各对小脉和相交点的外行小脉形成2列斜方形网眼,外行小脉几达上一对小脉连接点;叶干后薄纸质或草质,褐色,两面无毛,偶叶背有1-2刚毛;叶轴、羽轴和叶脉有疏短毛;
果:孢子囊群圆形,生于小脉中部或稍上,在侧脉间成2行,成熟时偶汇合,无盖;
生态习性
产地:福建(德化、南靖、龙岩、永安)、江西(龙南、寻乌)、广东(翁源、连山、阳山、英德、怀集)、广西(兴安、横县、容县、大苗山、梧州、扶绥)、四川(峨眉山)、重庆、云南(屏边、思茅、西畴、蒙自、普洱、金坪、佛海);
分布:印度北部,越南和泰国北部;
生境:山谷或林沟边;
海拔:300-155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