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ù yè shā shēn
聚叶沙参
Adenophora wilsonii Nannf.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湖北西部;
形态特征
茎:茎直立,常2至数支发自1条茎基上,不分枝,或上部分枝,高达80厘米,无毛,花期下部叶早枯,中部聚生许多叶;
叶:叶线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4-10厘米,基部楔形,下延成短柄,边缘具锯齿或波状齿,两面无毛;
花:花序圆锥状;花梗短,有时长达1厘米;花萼无毛,萼筒倒卵状或倒卵状圆锥形,稀球状倒卵形,裂片钻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7毫米,边缘具1-2对瘤状小齿;花冠漏斗状钟形,紫或蓝紫色,长1.5-2厘米,裂片卵状三角形,长约花冠1/3;花盘环状或短筒状,长不及1.2毫米,无毛;花柱长2-2.5厘米,伸出花冠约5毫米;
果:蒴果球状椭圆形,长7-8毫米;
生态习性
产地:四川(天全、剑阁、城口)、陕西(南郑)、湖北西部(神农架、鹤峰)、贵州(仁怀);
生境:灌丛中或沟边岩石上;
海拔:1600m;
物候:花果期8-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