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ó shì tián lóng zhú
勃氏甜龙竹
Dendrocalamus brandisii (Munro) Kurz.
物种保护
濒危等级:近危(NT)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缅甸;
形态特征
茎:竿高10-15米,直径10-12厘米,梢端下垂乃至长下垂,在高2米以下的各节环列气根;节间长34-43厘米,幼时被以纵行排列的白色绒毛,壁厚3厘米;竿环不隆起;节内长2厘米,节内和节下方均具一圈灰白色至棕色绒毛环;主枝1,甚发达,惟有时可无主枝,其余枝条纤细,能向外翻而包围竿节四周;箨鞘早落,革质,红棕色至鲜黄色,背面具白色短柔毛;箨耳小;箨舌高1厘米(原记载0.5-0.7时),上缘深齿裂;箨片外翻或近于直立,基部宽为箨鞘口部宽1/3-1/2;
枝:花枝呈鞭状,节间长2.5-3.8厘米,一侧扁平,密被锈色柔毛;花枝各节丛生假小穗5-25枚,成簇团时其球径为1.3-1.8厘米;小穗卵圆形,略具微毛,长7-9毫米,宽4-5毫米,紫褐色,先端钝,含2-4朵小花;颖1或2片,长4毫米,宽3.5毫米,具10脉,先端具小尖头;外稃类似颖片,长5-6毫米,具16-20脉;内稃背部具2脊,脊上生纤毛,脊间宽1.6毫米,具3脉,先端尖或具2尖头;鳞被常缺,但有时为1或2片,存在时呈披针形或匙形,基部具3脉,边缘生纤毛;花药成熟时能伸出小花外,绿黄色,短而宽(长3毫米)
叶:叶鞘外面贴生白色小刺毛;叶舌高1.5-2毫米;叶片大小有变异,长23-30厘米,宽2.5-5厘米,下表面具柔毛,次脉10-12对;
果:果实呈卵圆形,长1.5-5毫米,上部生毛,先端具喙,果皮硬壳质;
生态习性
国内产地:云南南部自东至西,广泛栽培于村旁寨边;
国外分布:缅甸、老挝、越 南、泰国,印度有栽培;
海拔:600-20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