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 gū cǎo
鹧鸪草
Eriachne pallescens R. Br.
物种保护
濒危等级:无危(LC)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澳大利亚;
形态特征
生活型:秆直立,丛生;
株:高20-60厘米,无毛,5-8节,基部有分枝;
根:须根较粗而坚韧;
茎:秆直立,丛生,高20-60厘米,无毛,5-8节,基部有分枝;
叶:叶鞘圆筒形,鞘口或边缘被短毛,多短于节间,叶舌硬,长约0.5毫米,被纤毛;叶片长2-10厘米,被疣毛;
花:圆锥花序长5-10厘米;分枝纤细,单生,长达5厘米,无毛,着生少数小穗;小穗带紫色,长4-5.5毫米;颖硬纸质,卵形兼披针形,长3-4毫米,背部圆,无毛,9-10脉;外稃较硬,长约3.5毫米,密被糙毛,具1直芒,与稃体几等长或稍短;内稃与外稃质同,等长,背部被糙毛雄蕊3,花药长约2毫米;
果:颖果长圆形,长约2毫米;
生态习性
产地:福建、江西、广西、广东等省;
分布:东南亚和大洋洲;
生境:干燥山坡、松林树下和潮湿草地上;
物候:花果期5-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