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ūn míng zhǒu jú
昆明帚菊
Pertya bodinieri Vaniot
物种保护
濒危等级:数据缺乏(DD)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昆明;
形态特征
生活型:亚灌木;
株:高0.6-1.5米;
茎:茎圆柱形,无毛,茎皮易开裂;幼枝纤细,被短柔毛;
枝:花枝下部的叶于花期早谢,仅残存叶柄基部,银白色的护芽绢毛与小枝并存于叶腋内;花枝的叶小,有互生和簇生之别,长枝的互生叶长圆形,长10-12毫米,宽5-6毫米;顶端圆,但中脉延伸呈刺尖状,基部略狭,边缘显著背卷,两面疏被基部粗肿的短糙毛,背面通常仅沿中脉上有之,有细缘毛;中脉在背面显著凸起,侧脉1对,极细弱,仅背面可见,无网脉;叶柄短,具关节,长1-3毫米,基部外侧疣状增粗,内侧腋芽密被白色绢毛;短枝的簇生叶小,近椭圆形,长2-4毫米,宽1-3毫米,1脉,其余性状与长枝的叶无异;
花:冠毛干时雪白色,略粗糙,长约15毫米,基部联合;
果:瘦果倒锥形,长约6毫米,密被白色粗长毛;
生态习性
产地:云南富民、昆明、易门;
生境:山谷溪畔;
海拔:1930-1950m;
物候:花两性,花冠管状,长约19毫米,花冠管纤细,檐部扩大,5深裂,裂片狭长圆形,约与花冠管等长,宽仅1毫米;雄蕊5枚,花药长约8毫米,顶端渐尖,基部具长约2毫米被毛的钝尾;花柱长达20毫米,顶端无显著分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