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ǐ zhè cǎo
水蔗草
(米草、糯米草、丝线草、牙尖草、竹子草、假雀麦)
Apluda mutica L.
物种保护
濒危等级:无危(LC)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形态特征
生活型:多年生草本;具坚硬根头及根茎,须根粗壮;
茎:秆高 50-300厘米,质硬,直径可达3毫米,基部常斜卧并生不定根;节间上段常有白粉,无毛;
叶:叶表皮硅质体为十字形至哑铃形之间的过渡型,或有时结节形,气孔副卫细胞三角形;
花:无柄小穗两性,第一颖长3-5毫米,长卵形,绿色,7脉或更多;第二颖舟形,等长于第一颖,质薄而透明,5-7脉;第一小花雄性,略短于颖,长卵形,脉不明显;第二小花外稃舟形,1-3脉,先端2齿裂,无芒或于裂齿间生1膝曲芒;芒柱褐黄色,长1-2毫米;花柱基部近合生,鳞被倒楔形,长约0.2毫米,上缘不整齐;
果:退化有柄小穗仅存长约1毫米的外颖,宿存;正常有柄小穗含2小花,第一颖长卵形,绿色,纸质至薄革质,长4-6毫米,先端尖或具2微齿,脉纹多而密,第二颖等长或略短于第一颖,稍宽,3-5脉;第一小花雄性,外稃长3-4.5毫米,3脉;内稃稍短,具2脊;雄蕊3,花药黄色,线形,长1-1.5毫米;第二小花等长或稍短于第一小花,其内稃卵形,长仅约1毫米,雄性或有时两性而结实,成熟时整个小穗自穗柄关节处脱落;
生态习性
产地:西南、华南及台湾等地;
分布:印度、日本、中南半岛、东南亚、澳大利亚及热带非洲;
生境:田边、水旁湿地及山坡草丛中;
海拔:2000m;
物候:花果期夏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