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ǔ shàn qì
羽扇槭
(日本槭)
Acer japonicum Thunb.
物种名片
落叶小乔木,高5~8 m。叶近圆形,径9~12 cm,基部深心形,常9裂,稀7或11裂;裂片卵形,先端锐尖,边缘具锐尖锯齿;裂片间凹缺狭窄,深达叶片1/3,嫩时被白色绢状毛。花紫色,雄花与两性花同株,顶生伞房花序;萼片5,紫色,长6 mm,宽4 mm;花瓣5,椭圆形,先端钝圆,雄蕊8,子房淡紫色,密被长柔毛。翅果嫩时紫色,熟时淡黄绿色,长2.5~2.8 cm,宽1 cm,果翅张开成钝角。花期5月;果期9月。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形态特征
识别要点:本种与紫花槭的区别:叶宽9-12厘米,(7)9(11)裂,幼叶被白色绢毛;萼片长6毫米,花瓣长5毫米;翅果被长柔毛,长2.5-2.8厘米,两翅成钝角;花期5月,果期9月;
生活型:本种与紫花槭的区别:叶宽9-12厘米,(7)9(11)裂,幼叶被白色绢毛;萼片长6毫米,花瓣长5毫米;翅果被长柔毛,长2.5-2.8厘米,两翅成钝角;
茎:树皮平滑,淡灰褐色或淡灰色。
枝:小枝细瘦,无毛,当年生枝紫色或淡绿紫色,多年生枝淡灰紫色或深灰色。冬芽椭圆形;鳞片近于圆形,无毛。
叶:叶纸质,外貌近于圆形,直径9-12厘米,基部深心脏形,通常9裂,稀7裂或11裂;裂片卵形,先端锐尖,边缘具锐尖的锯齿;裂片间的凹缺很狭窄,深达叶片宽度的1/3,嫩时被白色绢状毛,渐老时除在主脉基部尚被白色丛毛外其余部分无毛,上面深绿色或淡黄绿色,下面淡绿色;主脉在上面微凹陷,在下面凸起,侧脉常不显著,稀在下面微凸起;叶柄长3-5厘米,嫩时被短柔毛,渐老时无毛。
花:花紫色,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常成被短柔毛的顶生伞房花序,总花梗长3-5厘米;萼片5,紫色,卵形或倒卵形,先端钝圆,外侧微被短柔毛,长6毫米,宽4毫米;花瓣5,白色,椭圆形,先端钝圆,略现凹缺,长5毫米;雄蕊8,无毛,长7毫米,伸出花外,在两性花中较短,花药淡黄绿色,椭圆形;花盘无毛,微裂,位于雄蕊的外侧子房淡紫色,密被长柔毛,在雄花中不发育,花柱无毛,长4毫米,2裂,柱头平展;花梗长1-2厘米,细瘦,被短柔毛。
果:翅果嫩时紫色,成熟时淡黄绿色,小坚果凸起,脉纹显著,密被长柔毛;翅略内弯,镰刀形,连同小坚果长2.5-2.8厘米,宽1厘米,张开成钝角。
生态习性
产地:在辽宁及江苏已引种栽培,用为绿化树种;
分布:原产日本和朝鲜;
物候:花期5月,果期9月;
功用价值
经济价值:羽扇槭树形婆娑,叶片形如折扇,花朵较大而紫红色,花梗细长,累累下垂,颇为美观,秋叶红艳,是极优美的庭园观赏树种。树体较小,特别适合小型庭院、山石边、公园各处栽培观赏,也可用于盆栽、盆景。华东地区及辽宁等地有引种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