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 shēng là jú
沙生蜡菊
Helichrysum arenarium (L.) Moench.
物种保护
濒危等级:无危(LC)
形态特征
生活型:多年生草本;
茎:不育茎或花茎基部叶椭圆状匙形或倒披针形,两面被棉毛,基部下延成楔状渐窄翅,叶柄长;中部叶披针状线形或线形,长3-8厘米,宽2-5毫米,厚纸质,灰绿色,两面被长棉毛,基部半抱茎;
花:不育茎少数,与多数花茎密集丛生;花茎高达30厘米,被白色密棉毛,下部花后脱毛或有疏棉毛;头状花序宽倒卵形或球形,径4-6毫米,密集成复伞房花序;花序梗被厚棉毛:总苞基部近圆,总苞片近50,4-6层,柠檬黄或橙黄色,先端反折,外层倒卵形或匙形,先端圆,背面有蛛丝状毛,内层宽匙形、椭圆状匙形或线形;
果:瘦果有乳突;
生态习性
产地:新疆北部(青河、托里、阿勒泰);
分布:广泛欧洲北部、中部、东南部、俄罗斯(高加索、西伯利亚西部和东部、中亚)和蒙古;
生境:沙丘、半沙丘、砾质土、湿盐土的山坡、土岗、草地上或松林下;
海拔:900-2400m;
物候:花茎高达30厘米,被白色密棉毛,下部花后脱毛或有疏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