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íng wò shǔ lǐ
平卧鼠李
(旱鼠李)
Rhamnus prostrata R. N. Parker
物种保护
濒危等级:无危(LC)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喜马拉雅西北部;
形态特征
生活型:矮小平卧灌木;
株:高1-2米;枝互生,幼枝平展,红褐色,被微柔毛或无毛,花枝常扭曲,多节,皮灰褐色或红褐色,稍有鳞状裂,枝端具针刺;
叶:叶纸质,互生,或在短枝上簇生,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稀矩圆形,长7-22毫米,宽4-10毫米,顶端钝或圆形,有时微凹,基部宽楔形,边缘有不明显的疏细齿或近全缘,侧脉每边2-4条,下面多少明显,常在近边缘处联接,上面绿色,下面黄绿色,干时变黄色,两面被微毛或近无毛;叶柄长1-3毫米,有微毛;托叶钻状披针形,红褐色,被微毛,宿存,短于叶柄或与叶柄几等长;
花:花单性,雌雄异株,黄绿色,通常3-4个簇生于短枝顶端,具短花梗,被微毛;萼杯状,萼片卵状三角形,花瓣极小,狭线形;花盘无毛;花柱3-4浅裂;
果:核果倒卵状球形,直径约5毫米,紫红色,成熟时变黑色,具3-4分核,基部有环状的宿存萼筒;果梗长3-4毫米,近无毛;种子卵状矩圆形,黄褐色,长约3毫米,具疣状突起,背面有具软骨状边缘的浅宽沟,沟长为种子的4/5,上端具短叉状附属物;
生态习性
产地:西藏西部(普兰、札达、吉隆);
分布:印度东北部、克什米尔地区、巴基斯坦及阿富汗;
生境:亚高山或高山冲积扇多石山坡;
海拔:2800-3900m;
物候:花期5-6月,果期6-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