ā lā shàn shā guǎi zǎo
阿拉善沙拐枣
Calligonum alashanicum Losinskaja
物种保护
濒危等级:无危(LC)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内蒙古阿拉善南部腾格里沙漠;1927年A. Los.-Losinsk.根据H. M. Пржельский从内蒙古阿拉善南部腾格里沙漠采集的仅一号标本(1880, VIII. l5. 170号),建立了C. przewalskii A. Los.原描述所依据的主要特征是:果实的形状和大小,果肋是否明显凸起,刺的长度、疏密和坚软,刺的行数和基部特征,刺分叉的部位及顶叉特点等根据我们对阿拉善腾里沙漠的大量标本观察,均与本种的特征交叉出现和连续过渡,没有明显界线故给予归并;
形态特征
生活型:灌木;
株:高达3米;
枝:老枝灰或黄灰色;小枝灰绿色;
花:花梗细,长2-3毫米;花被片宽卵形或近球形;
果:瘦果长卵形,向左或向右扭转,果肋凸起,具沟槽,每肋具2-3行剌,刺较长,稠密或稀疏,长于瘦果宽度约2倍,中部或中下部呈叉状二至三回分叉,顶枝开展,交织或伸直,基部微扁稍宽,分离或少数稍连合,果连翅宽卵形或近球形,长1.8-2.6厘米,径1.7-2.5厘米,黄褐色;
生态习性
产地:内蒙古西部和甘肃西部(马营坡);
特有:我国特有种;
生境:流动沙丘和沙地上;
海拔:500-1500m;
物候:花期6-7月,果期7-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