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ái jiē gǔ
白接骨
Asystasia neesiana (Wall.) Nees
物种保护
濒危等级:无危(LC)
形态特征
生活型:草本,具白色,富粘液,竹节形根状茎;茎高达1米;略呈4棱形;
株:高达1米,具白色粘液;
根:根具白色,富粘液,竹节形根状茎;
茎:茎高达1米;略呈4棱形;
叶:叶卵形至椭圆状矩圆形,顶端尖至渐尖,边缘微波状至具浅齿,基部下延成柄,叶片纸质,侧脉6-7条,两面凸起,疏被微毛;
花:总状花序或基部有分枝,顶生,长6-12厘米;花单生或对生;苞片2,微小,长1-2毫米;花萼裂片5,长约6毫米,主花轴和花萼被有柄腺毛;花冠淡紫红色,漏斗状,外疏生腺毛,花冠筒细长,长3.5-4厘米,裂片5,略不等,长约1.5厘米;雄蕊2强,长花丝3.5毫米,短花丝2毫米,着生于花冠喉部,2药室等高;
果:蒴果,上部具4粒种子,下部实心细长似柄;
生态习性
产地:广布于江苏、浙江(天台山、天目山、杭州)、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武功山、遂川)、福建(邵武)、台湾(南投)、广东(阳山、始兴、龙门、乳源、高要、翁源、惠阳)、广西(金秀、百色、龙胜、凌云、桂林、兴安、大苗山)、湖南(芷江、大庸、永顺、宜章)、湖北(房县、宣恩、贺县)、云南(西畴、麻栗坡、金平、屏边、西双版纳、文山、砚山、龙陵、双江、景东、峨山)、贵州(毕节、兴仁、梵净山)、重庆(南川金佛山、城口、巫溪)、四川(峨眉)等地;
分布:印度的东喜马拉雅山区、越南至缅甸;
生境:林下或溪边;
物候:花期6-9月,果期10月至翌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