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ū mí jiè
须弥芥
(喜马拉雅鼠耳芥)
Crucihimalaya himalaica (Edgew.) Al-Shehbaz, O'Kane & R. A. Price
物种保护
濒危等级:无危(LC)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喜马拉雅山东部;冲积扇、沙滩;
形态特征
生活型:一或二年生草本,稀多年生;|高达50厘米;
株:高20-60厘米,全株被单毛与2叉毛;
茎:茎直立,单一或基部分枝;
花:总状花序全部或下部数花有苞片;萼片粉红色,长圆形,长1.5-2.5毫米,基部爪长约1毫米;花丝1.5-3毫米,花药长圆形;
果:基生叶莲座状,匙形、倒披针形、卵形或长圆形,长1-3厘米,边缘具粗齿,稀近全缘,先端钝,叶柄长0.7-1.5厘米,具睫毛,果期枯萎;中部茎生叶无柄,长圆形,稀卵形或披针形,长0.5-2.5厘米,先端钝,基部耳形,稀箭形,边缘具粗齿,稀全缘;长角果线状圆柱形,直或微弯,直立或稍开展,长1.5-3.5厘米;果瓣无毛,具不明显或稀凸出的中脉;宿存花柱0.4-0.6毫米;果柄开展,长2-7毫米,远轴面被星状柔毛;种子褐色,长圆形,长0.5-0.8毫米;
种子:种子每室1行,椭圆形,长约0.5毫米,棕色;
染色体:2n=16;
生态习性
产地:云南,四川西南部、西藏;
分布:锡金、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北部及喜马拉雅山东部均;
生境:沟谷;
海拔:2000-3000m;
物候:花期4-9月,果期6-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