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ēn lǜ duǎn cháng jué
深绿短肠蕨
(深绿双盖蕨)
Diplazium viridissimum Christ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弥勒西山烂泥箐);
形态特征
株:植株高达2米以上;
茎:根茎直立至斜升,顶部连同叶柄基部密被开展鳞片,鳞片线状披针形,棕色,有黑边和齿突;
叶:叶簇生,叶柄长60-80厘米,禾秆色;叶片卵状三角形,长0.7-1.4米,下部宽60-80厘米,二回羽状,羽片约8对,互生,略斜展,下部的柄长2-6厘米,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5-45厘米,宽12-16厘米,基部截形,先端渐尖,一回羽状,小羽片12-15对,互生,平展或近平展,有短柄,披针形,长8-10厘米,宽2-3厘米,羽状深裂,裂片长圆形,圆头,有浅锯齿;叶草质,干后深绿色,两面光滑;叶轴、羽轴禾秆色,小羽轴下面具腺毛;叶脉上面不显,下面可见,在裂片上羽状,达7对,2叉,稀单一;
果:孢子囊群线形,自小脉基部向上达小脉之半或稍过,基部上侧1条通常分叉;囊群盖同形,膜质;
生态习性
产地:台湾(台北、台中、花莲、南投、嘉义、台南、台东、高雄)、广东(连县、怀集、信宜)、海南(五指山)、广西(桂林、大苗山、隆林、金绣、大瑶山、百色、龙州)、四川(攀枝花)、贵州(赤水、雷公山、惠水、独山、三都、兴仁、册亨)、云南(路南、邱北、富宁、广南、马关、弥勒、蒙自、元阳、景东、孟海、耿马、永德、陇川、盈江、泸水、福贡、贡山、漾濞、双柏、大姚)、西藏(察隅、亚东、聂拉木);
分布:越南、菲律宾、缅甸东北部、尼泊尔及印度东北部至西北部喜马拉雅山区;
生境:山地阔绿林下及林缘溪沟边;
海拔:400-22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