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ì yè zhǒu jú
异叶帚菊
(小檗状帚菊)
Pertya berberidoides (Hand.-Mazz.) Y. C. Tseng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云南中甸;
形态特征
生活型:灌木;
枝:长枝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8毫米,全缘或于中部稍下有一对裂片状粗齿,两面近无毛,1脉,叶柄短,基部膨大成勺状鞘,叶腋密被白色绢毛;短枝簇生叶,2型,均无柄,扁平者为长圆形或匙状长圆形,长4-9毫米,顶端纯或圆,全缘,稍背卷,上面被白色星状毛,毛易脱落,下面无毛,叶脉1,在上面凹入;圆柱形或锥状叶长2-5毫米,上面有密细腺点,下面缝内密被白色绢毛;
花:头状花序单生于叶丛中或小枝顶;总苞圆筒形,基部稍窄,径约6毫米,总苞片6-7层,被缘毛,向内层渐长,外层卵形,中层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最内层披针形,先端芒尖;花全两性,花冠管状,长1.1-1.3厘米,檐部裂片稍长于或等长于管部;
果:瘦果圆柱形,长约6毫米,密被白色倒伏长柔毛;冠毛粗糙,干时污白色;
生态习性
产地:四川西南部(雅江.乡城、木里)、云南西北部(维西、中甸、德钦)、西藏东南部(察雅);
生境:山坡或半干旱河谷灌丛中;
海拔:2400-3200m;
物候:花期6-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