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us squamata Xiang W. Li
形态特征
乔木;幼树灰绿色,幼时平滑,老树树皮暗褐色,成不规则薄片剥落,内皮暗白色;冬芽卵球形,红褐色,具树脂;一年生枝红褐色,密被黄褐及灰褐色柔毛,稀有长柔毛及腺体,二年生枝淡绿褐色,无毛;针叶5(4)针一束,长9-17厘米,径约0.8毫米,两面具气孔线,边缘有细齿,树脂道3-5,边生,叶鞘早落;成熟球果圆锥状卵圆形,长约9厘米;径约6厘米,果柄长1.5-2厘米;种鳞长圆状椭圆形,长约2.7厘米,宽约1.8厘米,熟时张开,鳞盾显著隆起,鳞脐背生,凹陷,无刺,横脊明显;种子长圆形或倒卵圆形,黑色,种翅长约1.6厘米,具黑色纵纹。
识别要点
乔木;幼树灰绿色,幼时平滑,老树树皮暗褐色,成不规则薄片剥落。针叶5针一束,两面具气孔线,边缘有细齿,树脂道3~5,边生,叶鞘早落。成熟球果圆锥状卵圆形;种鳞长圆状椭圆形,熟时张开,鳞盾显著隆起,鳞脐背生,凹陷,无刺,横脊明显。种子长圆形或倒卵圆形,黑色,种翅具黑色纵纹。
居群
分布于中国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分布面积不足0.5平方千米。野生个体35株。
保护价值
巧家五针松对研究我国松属植物起源和演化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致危因子
分布区极为狭窄、生境极为特殊、分布点极少
保护现状
就地保护:建立了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将巧家五针松作为主要保护对象。对巧家五针松天然分布生境实行严格管理。
开展近地保护。建立近地保护园1 个,共种植25亩3000 多株。
保护建议
通过就地保护、采种育苗、近地移植、迁地移植等措施,共同对其进行科学研究和抢救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