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大数据平台>>松科 >> 松属
大别山五针松 Search in PPBCSearch in FRPSSearch in FOCSearch in EOL
Pinus dabeshanensis C. Y. Cheng & Y. W. Law
等级

国家一级保护
形态特征

乔木,高20余米,胸径50厘米;树皮棕褐色,浅裂成不规则的小方形薄片脱落;枝条开展,树冠尖塔形;一年生枝淡黄色或微带褐色,表面常具薄蜡层,无毛,有光泽,二、三年生枝灰红褐色,粗糙不平;冬芽淡黄褐色,近卵圆形,无树脂。针叶5针一束,长5-14厘米,径约1毫米,微弯曲,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背面无气孔线,仅腹面每侧有2-4条灰白色气孔线;横切面三角形,皮下细胞一层,背部有2个边生树脂道,腹面无树脂道; 叶鞘早落。球果圆柱状椭圆形,长约14厘米,径约4.5厘米(种鳞张开时,径约8厘米),梗长0.7-1厘米;熟时种鳞张开,中部种鳞近长方状倒卵形,上部较宽,下部渐窄,长3-4厘米,宽2-2.5厘米;鳞盾淡黄色,斜方形,有光泽,上部宽三角状圆形,先端圆钝,边缘薄,显著地向外反卷,鳞脐不显著,下部底边宽楔形;种子淡褐色,倒卵状椭圆形,长1.4-1.8厘米,径8-9毫米,上部边缘具极短的木质翅,种皮较薄。
识别要点

本种近华山松 P. armandi Franch.,区别在其一年生枝淡黄色或微带褐色,常被薄腊层;针叶常较细柔;球果圆柱状椭圆形,种鳞的先端(即鳞盾的上部先端)向外反卷;种子倒卵状椭圆形,上端具木质短翅,种皮较薄,褐色。
生境

山地、岩石缝间
海拔

900~1400米
物候期

花期4月,球果次年9-10月成熟。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播种育苗时注意防治立枯病,造林时避免单纯林。
保护价值

我国特有种。对研究松属的系统发育有一定的科学意义。材质轻软,树脂多,经久耐用,为亚热带北部海拔 900 米以上山地的造林树种。
致危因子

生境退化或丧失;种间关系竞争
保护现状

仅残存于大别山局部地区。由于大树不多,结果较少,种子又常受松鼠危害,林下虽有不同龄级幼苗,幼树,但多数处于林下或灌木从中,压抑现象严重,生长缓慢,树形弯曲,急需采取措施。
保护建议

已在分布集中的岳西县闻坳及南河设立社队林场,开展保护和经营管理工作。今后可建立母树林,加强母树保护及天然幼树、幼苗的抚育管理,并积极做好育苗造林工作。
分布

安徽、河南、湖北
中国科学院植物科学数据中心 © 2021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京ICP备16067583号-44    网站统计